查看原文
其他

秦松|自然與非自然光彩的抒情——概談張國治視覺意象攝影展

秦松 新大陸詩刊 2022-08-08

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       

以紅為名,紅帖系列 No.1, 張國治攝影,2005



◇原文刊登於《新大陸》詩刊 2002年4月69期



秦松(1932-2007),1932年出生於安徽,來台就讀北師美術科,後師李仲生習畫,加入東方畫會、中國現代版畫會。1960年以版畫作品「太陽節」獲得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榮譽獎,1969年赴紐約定居創作,199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之舉辦「秦松六十回顧展」。秦松善繪畫與詩文,慣用極簡的線條,透過深入的靈思哲意呈現人、自然與大地的詩意與哲思。




自然與非自然光彩的抒情

──概談張國治視覺意象攝影展



秦松


 張國治畫畫寫詩很多年,近年又從事攝影藝術作品的創作,前者詩畫多已發表,後者攝影作品可能是近年來較重要的展出。我對其以攝影媒體完成的“新品”,甚感興味,及其多年來勤奮創作,頗為感動,尤其是令攝影藝術走出新風,我樂於寫此概論。

 由於張國治寫詩畫畫,正因為如此而豐涵了攝影藝術,而令其作品有了新的意象與新的意涵,在現代及後現代新美學觀上。當然個人的生命經驗與生活思維,決定一切藝術媒材與創作的技巧表現,因為有前者,而使媒體與技巧有了意涵,令視覺的意象除了視覺之美,而令欣賞者帶來更多的聯想,一如吾人讀到好詩之含蓄,而意味深長。張國治此次展出的作品,大部份有此種傾向,我想是好的可靠性的開始,在生命與藝術的本質上。

紅色風景, 張國治攝影

 張國治基本上是一個略帶批判性的抒情者,在介入與淡出的現實之間,略帶憂患,其情懷的過往與未來世界也大一些,不過質量似覺輕柔多於激烈,也就是說其人與作品以自我的要求態度做到了優雅。

 攝影本來就是光影的構成,其速度與現代工業社會生活節奏一致,有如在繪畫上的自動性技巧,畫室裡的工作是在暗房裡的“黑箱作業”,而令繪畫媒體無法完成的更多可能性。攝影藝術不是跟隨繪畫走,而是另一種獨立性的媒體藝術,我想可以用傾向後現代的傳達思維,而遠離了“沙龍藝術”的老概念老品味來看,我以為應當以此看法來欣賞張國治的作品,從視覺的意象光影形色,走進新的視覺以外美感要求。

 張國治的作品乃自然的又非自然的抒情,把攝影的客觀性完成於藝術家個人的主觀性,故來自自然又非自然的。色彩與意象破裂之餘再加以重新完成。有的是歲月帶來的時間裂紋在空間的動盪上,一些雜亂的雜物雜務雜緒,而令其在藝術的秩序裡完成。走過現象,進入思維的層次,在個人的抒情裡,以裝飾為創作的手法,不再是創作的目的。而其作品容有現實性、裝飾性、抽象性的完成,從視覺來的意象而回歸到心覺上的意念,在欣賞上當有更多收穫。因此,其作品標題無必然性的可有可無,有很多標題雖有詩意,還是太露太具體了。

純粹構成系列(一個城市的符碼), 張國治攝影, 1999

 張國治有人味人情人質,而決定了其藝術的質地與作品的風格。不熱烈也不冷漠,在中間的溫帶。也或許是現代性在中華文化教養的背景上,在廣義的現實性裡,具象在生命與生活的歷程上,掌握歲月的時間與環境的空間,藝術與生命永無虛無。藝術無所不在,藝術的媒體無所不可以用(廢除筆墨有何不可?)視覺的意象在光影裡,正如生命在光影裡,藝術與存在是一切,創作的原動力一如生命原動力,永不滿足。直覺在文化的思維裡,抒情在美之情懷上。然則,張國治的作品,有殘破的傷痕,也有美好的構成,不必每件論列,由讀者去細品,由直覺,以文化的知性,或者以評論的視覺,並無不可。今後張國治的創作,應當更寬宏。
 

      2002年二月初在台北

 

 相 關 閱 讀

秦松 | 回歸不是重複──詩畫手札
秦松 | 詩是人話
秦松 | 科學與詩學又一題
秦松 | 詩與哲學的對話——近作畫白



    

▼ 近期回顧


紀弦八十詩展

向明|詩是未知的探求

龍彼德|沉潛與超越:洛夫新論(上)

余怒|體會與呈現:閱讀與寫作的方法論

向明|詩人須機敏

藍亭|詩與非詩的討論




       

主編 / 陳銘華   
 編委 / 陳銘華 遠方 達文顧問 / 非馬 鄭愁予 葉維廉 張錯 羅青公眾號編輯 / 蘇拉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